两 仪: 阴阳;天地;奇偶;刚柔;玄黄;乾坤;春秋;不变与变。通常都是指阴阳
三 才:天才、人才、地才
三 魂:指“天魂、地魂、人魂”。占称“胎光、爽灵、幽精”,也有人称之为“主魂、觉魂、生魂“或“元神、
三 皇:1、伏羲,神农,黄帝《世本》;2、伏羲、女娲、神农,《春秋运斗枢》和《吕氏春秋》;3、天皇、地皇、泰皇《史记·秦始皇本记》;4、天皇、地皇、人皇《史记·补三皇本记》;5、燧人、伏羲、神农《尚书大传》。6、伏羲、女娲、神农《风俗通义·皇霸篇》;7、伏羲、神农、西皇(赤帝)祝融《白虎通》;8、伏羲、神农、共工《通鉴外记》
三教:儒教、佛教、道教;
三 垣:紫微垣、太微垣、天市垣;
三 悟:放下、看破、自在;
三宝:1、太上无极大道元始天尊(道宝),三十六部尊经灵宝天尊(经宝),玄中大法宗师道德天尊(师宝);2、精气神;3、佛法僧;4、觉正净;5、安宫牛黄丸、紫雪丹、至宝丹;
四相:1、地、水、火、风;2、四象,分别为东苍龙、西白虎、南朱雀、北玄武。3、道家也称“老阴、少阴、少阳、老阳”为四象。指显示诸法生灭变迁之生、住、异、灭等四相。又作四有为、四有为相、四本相。属心不相应行法。
四 德: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
四 面:东、南、西、北
五常: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
五 帝: 1、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唐尧、虞舜,出自《世本》、《大戴记》、《史记五帝本纪》;2、太皞(伏羲)、炎帝(神农)、黄帝、少皞、颛顼,出自《礼记月令》;3、少昊(皞)、颛顼、高辛(帝喾)、唐尧、虞舜,出自《尚书序》、《帝王世纪》;4、东方太皞、南方炎帝、西方少昊、北方颛顼、中央黄帝,出自《楚辞惜诵》。五帝一般采取《史记五帝本纪》的说法。
五 毒:蝎、蛇、蜈蚣、壁虎、蟾蜍;
五 方: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;
五 谷:稻、黍、稷、麦、豆;
五 官:耳、目、口、鼻、身;
五金: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;
五经: 易、书、诗、礼、春秋;
五味:甜、酸、苦、辣、咸;
五行: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;
五脏: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;
五 岳: 东岳泰山、西岳华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、中岳嵩山;
六 合:上、下、东、西、南、北,泛指天下成宝审。
六朝:吴、东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;
六 畜:猪、牛、羊、马、鸡、狗;
六 道: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罗道、畜生道、饿鬼道、地狱道;
六腑:胃、胆、三焦、膀胱、大肠、小肠;
六 亲:父、母、兄、弟、妻、子;
六 艺: 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
六字箴言:唵(ōng)嘛(ma)呢(n) 叭(bēi)咪(mēi)吽(hōng)
六神通:1、天眼通,能照见三界六道众生的生死苦乐之相,及照见世间一切之形色,无有障碍。2、天耳通,能听闻三界六道众生苦乐忧喜之语言,及听闻世间一切之音声,无有障碍。
3、他心通,能知三界六道众生心中所思所想之事。4、宿命通,又作宿住通,能知自身及三界六道众生之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。5、神境通,又作身通、身如意通、神足通。即自由无碍,随心所欲现身之能力。6、漏尽通,断尽一切三界见思惑,不受三界生死,而得漏尽神通之力。
六欲:1、眼(见欲-贪美色奇物)、耳(听欲-贪美音赞言)、鼻(香欲-贪香味)、舌(味欲-贪美食口快)、身(触欲-贪舒适享受)、意(意欲-贪声色、名利、恩爱);2、色欲、形貌欲、威仪姿态欲、言语音声欲、细滑欲、人相欲;3.求生欲、求知欲、表达欲、表现欲、舒适欲、情欲;